Tuesday, November 30, 2004

書種

把兩年前的《皇冠雜誌》帶在身邊,以為會高高興興的在地鐵和普通話課啃書,胡亂翻了一遍就合上了。
我看不下去。
不能再看張小嫻了。證明我跟愛情小說的緣也劃上句號。
一個時代的終結。
看書的種類跟人在某時期的生活重心緊扣在一起,而把那些時期結合在一起,成為timeline,老套點說就是心路歷程吧。反正世上的事情都diachronic(歷時的,時移世易嘛);恆久不變的,是鑽石。
初小看的是叮噹和娛樂金魚眼的漫畫,長大一點就看偵探小說和衛斯理,原振俠我是死也不看的,在我腦中原振俠跟黎明已經劃上等號。電視荼毒青少年是不爭事實呀﹗男的血氣方剛,女的風華正茂,進了中學看的當然是愛情小說。看過什麼呢?張小嫻(小嫻本人著作不多,我看的當然多極有限)、亦舒(玫瑰和家明,我想我現在也不能看了)看了很多,還有李敏、嚴沁、張曼娟(短篇故事寫得很好的,可都不會有好下場)、吳淡如(不要看《男女大不同》那類書,噁心。我明白她的用意,喜惡卻是不理性的)等等,暫時看得最多的要算是愛情小說。

後來稍微改變看繪本小說,換煲不換藥啦當然,初看的台灣繪本都是關於愛情的。五年前的繪本作家不過就可樂王、幾米、水瓶鯨魚、張妙如和紅膠囊,台灣的,那時他們還藉藉無名。香港的黎達達榮、麥家碧、謝立文都是差不多同期的,至於日本的奈良美智子,我就不太清楚了。
對繪本的熱愛與日俱增,大概維持了三年多,直至《黃巴士》決定教育幼稚園學生、阿闊說他要告別江湖、張妙如嫁到西雅圖,而幾米愈出愈多周邊產品,愈來愈商業化,開始在蘋果日報寫(畫?)專欄,日益言之無物,有人說那是後現代,我說那是狗屁。

然後就到美國了。Required reading也夠看了,一星期看一本書夠折騰了吧。Fall term看的是文學、哲學和心理學(嚴格來說應該沒有看書);Spring term其實只看一科的書:women studies,就是傳說中一星期看一本書那科。一星期一本書,開玩笑吧,我只能維持一星期半本,中文書和Bridget Jones、Shopaholics那類一天看一本有何難,但唸women studies看的,絕非等閒。看了什麼,不說,這是我很喜歡的科目,如果在那邊完成學位課程的話,很可能主修women studies,副修文學 / 哲學。上年隨required reading以外,完成的書,應該只有《我們仨》、《閱讀的風貌》幾本吧,在英國看了半本 The Five People You Met in Heaven,其餘都記不起了,都是在Barnes & Nobles看的。

回來後看的很雜,充份反映思想如何混亂。

就是單單愛情小說,不能看了。現代,愛情是眾人生活的重心,「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隨武俠小說走入尋常百姓家(電視)而植根於各人心坎。音樂(歌)、文學 / 文字(雜誌、報紙、小說),不同的媒介、媒體都將愛情浪漫化。現實跟理想的落差,不是人人所能接受。
愛情重要,但又是否唯一?
想看關於bilingual、trilingual那類書,如果要寫語言學碩士論文,會研究語言跟思考模式的關係。

1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睇書同食野一樣

最緊要0岩胃口

kang1

8/04/2005 11:43 A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