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2, 2005

聞風起舞

看了一遍又一遍董建華的辭職演詞。朋友遠在美國上星期不過聞風,也已經跟一大班香港留學生開香檳、紅酒慶祝。
世界就是如此荒謬。布殊連任庫房不見了四十億,弄得美國財政赤字,還是可以坐在白宮吃他的pretzels。Christ Rock罵得正中核心:假設布殊是GAP的總裁,跟Banana Republic打大仗,說人家做小背心,把人家收購了,才發覺人家根本沒有做過小背心( then he discovered that Banana Republic has never made tank top in the first place)。笑死,有興趣可以重溫Oscar的開場演詞。回到香港,七百萬人的香港,有五十萬人忍不住上街大叫「董建華下台﹗」結果等到今天,差不多兩年,他才高高興興的因健康請辭。
這又是什麼回事?
每次說起董建華政府,我都要用浸會大學的行政部門做例子。說大學是小社會,那麼來浸會大學便可知道香港政府是怎麼運作。
兩者的基本信念一致:
1)非管治階層必然地厭惡管治階層。
2)非管治階層總會想盡辦法挑戰管治階層,所以必須事先壓止他們有所動作。
3)什麼問題也是見機行事見步行步,最緊要快,結果是後話。
只那一個例子,浸會大學校方要收回於新校舍的餐廳。當然最先有反應的就是在新校上課的同學,問:「為什麼?」校方到處張貼告示,列明什麼時候要收回該地作發展用途。結果全校發動聯署,要求校方停止收回餐廳。校方如意算盤打不響,計畫修改了幾次,說是此計劃合情合理,收回該地不過是為發展,為同學締造一個理想學習環境。還是耐不住校內的反對聲音,最後校方跟學生組織開大會商討。校方派來曾副校、負責管理學校餐廳和學生事務處的職員出席。會上商科代表(因為新校是商科大樓)大力表示同學需要該餐廳,學生會代表也陳述了校內學生的意見。
會議將近尾聲,有學生事務處代表說:「我們收回該地都是為同學好,我們收回來後會再計劃該地發展用途,請大家理解。」氣得我登時滿臉通紅,回應道:「校方說為學生締造良好學習環境,但原來這次收地計劃事前沒有想好,打算收回來再想用途的呀。」
我這一世都會記得,會議後沈黃素蓮(學生事務處副處長,比何鏡偉那個混球好一點)走過來跟我說:「Qnie,你的意見很好,我都沒有想過。」之後兩個星期都找人打電話問我有沒有興趣加入什麼代表會之類的東西,我用「我去美國交流」為理由推卻了。
收回來再算。
一家學校跟一個社會都需要長遠的計劃,不能以割腫瘤的方式管理。浸會拿中醫藥大樓門外的一塊荒地,括光舖草皮,再括光又再舖草皮,真是有錢也不要花在這些無聊事上。董建華政府在香港左邊起個數碼港,右邊起個中藥港,現在又起個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整個地方都支離破碎,萬一什麼計劃不成功,還可大大聲聲說:「xxx早已不存在啦。」
連政府都對政策茫無頭緒,做市民的只好每日哭哭啼啼。
一個政策的草擬和實踐,非兩三年、那些問責官員任內就可完成的事。在位的人如果都急功近利,希望任內有實務、有所成,那就只會多幾個八萬五。然而悲哀的是整個行政架構都是這種人,連財政司司長也會走出來打電話問功課一樣跟市民討論如何擬定財政預算。問責制讓官員各走極端,一是扭盡六壬討好一班小市民,如唐英年(唐唐);一是預設草根市民皆為蠻不講理之流,完全沒包裝就一派高官形象出場,如胡國慶(胡官)、李國章(King Arthur)。
他們有沒有想過什麼是香港獨有的特質?香港在中國、亞洲以至世界上,處於什麼角色?推演下去,香港又想成為什麼?
香港不是亞洲的紐約、不是英國殖民地,中國人都盲目模仿外國幾十年了,還不知回頭嗎?

1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你不知道中國人大多都喜歡跟在別人後面的嗎?

by 悅

8/06/2005 8:46 P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