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工具
不知道女人比較善於運用語言這件事有多真確。
(don't know how true it is that women have a better command in languages)
女人看來都是交際能手,特別是與女人溝通。
(women seems to be more companionable/diplomatic, especially among women)
在我認識的朋友當中,似乎男性在溝通上出現較多問題。那條小小的染色體真有這樣的能耐?
人用語言/符號來溝通,因此我們對語言這件工具的掌握度,對於我們是否能準確傳遞訊息有很大影響。廣義的語言,就是英文的所謂的language,比如計算機語言(computer language)、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等等。但中文的語言又與文字不一樣,這樣微細的分別就不見於language一字內。
在我認識的朋友中表達上出現困難的,都是因為他們的溝通工具跟思考級數不一。後者發展得太快,前者根本未能配合,結果說話人常常感到詞不達意或被誤解。他們做事、說話經常由問題直接跳到結果,刪了中間幾個步驟。旁人唯有胡亂猜測,猜不透的就說做的人做事不清不楚毫無章法。猜錯的走來理論,說話人又愈描愈黑,最後只能壞其大事。另外還有一種,是說話技巧勝過文字運用,吹水王是也。不論是哈佛最佳辯論員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最重要是他們腦袋中那點過人之處。
說實在,前幾月我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太習慣用英語溝通,突然回歸中文,第一個在我腦袋閃過的字是:incapable。後來文化衝擊太厲害,思考發展快了,運用語言的能力又跟不上。花了幾個月才比較好了,然而思考和表達上依然出現很大的分歧,比如中文和英文的發展程度不一,用不同的語言作不同的方面的思考,卻依然不順心。這應該是很多人所遇到的問題吧?
把語言單純說成工具,是貶低了語言的影響力。語言跟思考能力、情緒、人生觀,或許更多更多,都互為因果。我們經常忽略,語言可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及思考內容。關於思考模式,曾經撰文分析過,所以不多說;思考內容方面,我們日常接收和輸出的資料,都直接影響和反映我們的情緒。例如語言已經納入psychotherapy的一個重要環節,心理學家嘗試靠行為去修復情緒。我們的辭庫(literary repertoire)所顯示的不只是我們的語文水平,除了腦袋,還有我們的心。
心和腦袋,根本是不能割開的共同體。有人怪自己的腦袋不夠靈光,有人怪自己的語文水平不夠高,但發牢騷前,倒不如看清楚自己手上那副牌。
或許你也能賭下去。
附:加了兩句英文很對不起,發現自己寫中文時常常用了英文文法,想比較一下。
昨晚凌晨回家,看見鏡中的自己怎麼臉旁真的削了一點?
想證實是否真的瘦了,仿傚賽跑的馬一樣上磅,結果比起開學前真的瘦了四五磅,回落到中六的體重。離開美國以後,合起來已經瘦了八九磅。